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-全讯新

管理视线

资料搜索
搜索

羞辱式激将法为何不会让人变好--------文\周梵

发布时间:2017-11-06    点击数:191

     一次,我去某节目做嘉宾,当讨论起“父母对孩子说的哪句话最伤人”的时候,主持人冷不丁地问:“父母说过什么话你觉得对你的伤害最大?”
     我想了想,那是件很重要的事情。又一次,我坚持自己的想法,我妈气急之下说:“算了,我就当没养你这个女儿,以后老了我也不指望你养!”我听了,心里瞬间充斥着生气、愧疚,伤感,委屈,被冤枉等复杂的情绪。
     听众中,几乎有98%的人听父母说过类似的话。为什么父母喜欢对孩子说这句话?这句话表达了几层意思:因为你的问题,所以我老了以后决定自己过——之所以我老了要“自己过”是因为,你是靠不住的(靠不住=不孝、没有担当、不负责任、自私……)——你是一个连父母都觉得靠不住的人,归根结底,你是个烂人。
     看似是一句“自怜自哀”的话,但其传递的后台信息,每一层都是对对方强烈的指责和否定。所以,它才会引发听者强烈的负面感受。然而,说话人的“终极动机”并不是为了让对方难受,她们最深的诉求是:“我想激将你,我希望我们能相处得好一点,我很害怕孤单。”
     归根结底,最终极的渴望就是——我想要被爱。但在中国,几乎不会有人这么表达。我们有个习惯:当一方期望另一方给予自己更多爱的时候,会从“道德谴责”的角度来责备,通过“让对方心生愧疚”获得想要的东西。可这样做只会把别人推得更远。
     “审判别人”的习惯,很多人都有。你常常会听到大街上有人对素不相识的人指指点点:“那孩子真没家教!”“哪有这样当父母的!”好像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掌握了一套世界真理的标准,可以去评判别人。而最要命的是,这种审判不仅会碾压别人,还会碾压自己。
     事实上,越热衷于让别人愧疚的人,也越习惯让自己愧疚。“愧疚”除了会降低自己的能量之外,没有任何意义。
     人们总以为,“让对方感觉到羞耻”可以使对方反省自己,进而让他变得更好,甚至美其名曰“激将法”。事实上,这完全不符合心理学的运作原理。自我改变是需要力量的,每一次改变都需要拿出力量破除旧有的习性。而罪恶感是最快扼杀力量感的东西越去评判或谴责他人,就越剥夺了对方改变的力量。这也是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﹒德鲁克和没有达成公司目标的员工沟通时最常说的话:“i’m not to judge you, i’m to help you.”(我不是来评判你的,我是来帮助你的。)因为他非常清楚,当对方感受到被评判的时候,改变的力量就丧失了。
    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明白:当你想要让一个人变得更好时,支持他、陪伴他,才是最强大的力量。最重要的是,这个人,也包括你自己。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