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视线
资料搜索
上一篇 过小而难的生活------... 下一篇 刀锋下的歌声------文...
名垂青史的他们,都曾是科举落榜生------文\李小天
发布时间:2017-08-21 点击数:194
在中国古代,科举制是朝廷挑选精英的主要渠道,莘莘学子寒窗苦读、金榜题名,便可成功跻身仕途。但考场如战场,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朝看尽长安花”的自在酣畅固然让人歆羡,但还有很多考生,要经受名落孙山的沮丧失意。其中,不乏名垂青史的历史古人,当年曾是科举落榜生的他们,也没有因此输掉自己整个人生。
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,屡试不第,还作了一首令人唏嘘不已的《下第》诗:“下第只空囊,如何住帝乡?杏园啼百舌,谁醉在花傍?泪落故山远,病来春草长。知音逢岂易,孤棹负三湘。”沉迷诗学的他因“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”一句而名垂史册,“推敲”这一典故也流传至今。而唐朝另一落第诗人张继,在一个凄风寒月的寂寥深夜,惆怅难消,随口吟出《枫桥夜泊》: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”此诗成为千古绝唱,数千年过去,世人皆忘了当年的状元郎,但都记住了那个怀才不遇的落榜生张继。
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,从小聪颖过人,14岁就中了秀才,堪称加强版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父亲李言闻对他寄予厚望,希望他能够一朝中举。然而李时珍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却落榜了,在卧薪尝胆一年后依然名落孙山。公元1540年,23岁的李时珍第三次参加科举考试,这一次的失败让他的举人梦彻底破灭,于是无奈转而学医。李时珍因躬亲实践的治学态度很快成为了誉满天下的名医,之后被皇帝招揽进入太医院。后来,成为太医的他毅然决定不再以开业行医为主,而要集中主要精力,完成重修本草的伟大理想。他用十余年时间进行野外考察,又用了十载光阴三易其稿,终于完成了医学名作《本草纲目》。想想看,如果当年的李时珍顺利考上举人,那么中国医学史上就会少一位集大成的医学家。
清代小说家吴敬梓,出身于书香门第,曾祖父是顺治年间的探花、祖父是监生、叔叔伯伯皆是进士,可谓是“满门学霸”。他的父亲为官清廉,却因不善巴结上司而被罢官回乡,因而他从小厌恶官场,才华横溢却因不善八股而败于科举考试更令他心灰意冷。于是吴敬梓彻底与官场决裂,潜心著述,写下了嬉笑辱骂的讽刺小说《儒林外史》,奠定了我国讽刺小说的基石,对后人影响深远。
任何时代里,一场考试都不足以决定个人的一生。在时间的长河中,那些为自己钟爱的事业不断努力奋斗的人,一定比一场考试的佼佼者,更加熠熠生辉。